校友事迹
  首页   校友风采   校友事迹   正文

校友风采丨邓炜:用AI修复时光的影像工匠人物

信息来源:暂无发布日期: 2025-09-13浏览次数:

人物简介

邓炜

邓炜,2018年毕业于福州大学计算机与大数据学院,福建帝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人工智能算法总监。获评2024年“数字工匠”及2025年“福州工匠”,主导研发多项AI核心技术,先后申请了13项发明专利,已有3项获得正式授权,参与制定首个视频修复国家行业标准,累计创造经济效益逾8000万元。 

在福州市总工会公布的2025年“福州工匠”评选结果中,邓炜凭借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卓越贡献,成功获此殊荣。“福州工匠”称号聚焦福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表彰技艺精湛、推动产业升级的高技能人才。

日前,福州市总工会正式公布结果,邓炜作为帝视科技核心技术带头人,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担当责任”信念的肯定,更是福州大学“工匠精神”在现代科技领域的生动诠释,彰显了AI技术与传统工匠精神的完美融合。

2018年,邓炜加入帝视科技,随即面临行业难题:攻克老旧、模糊、黑白影像的修复与增强技术。当时,邓炜团队视频超分辨率(超分)技术几乎从零起步。“图像超分直接应用在视频超分上没有什么效果。”邓炜回忆道。但他带领团队日夜钻研,创新性地将生成对抗网络(GAN)应用于视频超分,显著提升清晰度,帝视科技也成为业内首个将AI技术应用于视频增强的公司。

这一突破奠定了帝视科技的技术基石。邓炜团队开发出国际领先的AI影像修复算法,解决了传统处理中的瓶颈,为后续专利申请和标准制定铺平道路。团队先后申请13项发明专利,其中3项已获授权。

随着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兴起,邓炜敏锐布局,主持研发超分、上色、填补及人像生成等核心模型。2022年,他主导的PicMa App上线,提供画质增强、AI滤镜、写真生成等服务。其中,“AI人像写真生成”算法攻克了相似度与美观度的平衡难题,通过人脸控制模块确保结果既逼真又精美。

如今,PicMa月活跃用户超百万,累计下载量突破1500万,核心河图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这不仅是商业成功,更是AI技术平民化的里程碑。他坚持“用户至上”理念,正如其所说:“我们执着于既要图好看又要相似度。”

邓炜依托深厚技术积淀,促成帝视科技与Intel、ARM、华为、腾讯等百余家国内外企业深度合作,技术转化累计新增销售额逾8000万元。他与ARM合作研发的首款支持4K实时视频增强的AI芯片级IP,赢得国际市场青睐,推动中国智造“出海”。

此外,邓炜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建国70周年阅兵、央视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活动影像修复项目。例如,2019年助力《北京2019》4K宣传片重制,2021年修复《敢教日月换新天》等专题片,将珍贵历史影像高清彩色化。“一键修复破损照片,让历史‘重生’”,邓炜的团队为文化传承注入科技力量。其团队还多次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如《GY/T 406-2024视频修复增强技术要求和评价方法》,填补国家空白。

邓炜的成就印证:真正的技术匠心,不在于代码行数,而在于解决问题的深度;不限于专利数量,而在于创造价值的温度。他激励着后来者——在算法逻辑与人文情怀的交汇处,在像素点阵与社会责任的联结中,以福州大学的求真基因,持续书写科技报国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