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事迹
  首页   校友风采   校友事迹   正文

勤勉奉献为百姓——记优秀选调生杜红妮校友

信息来源:暂无发布日期: 2013-03-27浏览次数:

人物档案:杜红妮,优秀选调生,现任宝鸡市陈仓区新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初见杜红妮,被她的敏捷思维和特殊气质所吸引,得知她毕业于福州大学数学系专业,便小心翼翼和她聊起思想、事业和家庭……

一、“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1980年出生的她,2003年以优异成绩通过选调生考试后,被分配到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任镇长助理,先后任陈仓区贾村镇副镇长,陈仓区千河镇副镇长,2007年至今,她参加工作仅仅5,却已先后在4个乡镇当过5年“官”。20078月,已经先后在3个平原乡镇担任过镇长助理和副镇长的杜红妮,被调到陈仓区新街镇任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成为当时全市最年轻的女镇长。

20039月,当杜红妮从福州大学数学系毕业时,泉州华侨大学已经同意接收她到学校任教。可想起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杜红妮毅然放弃了留在南方城市的机会,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组织的选调生考试后,来到自己的家乡——宝鸡市陈仓区慕仪镇担任镇长助理。新街镇地处宝鸡市西部山区,被当地人称作“扶贫特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要彻底改变山区面貌,必须从带领群众治穷致富入手!”

  她从故乡来,该知道故乡的事。她告诉自己,故乡永远是系在自己心中的红线,于是她选择了贫穷落后的家乡,而不是富裕的大城市。“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是她骨子里透露出真正的思想,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为家乡添砖加瓦。
      
      
      
      
      

“要彻底改变山区面貌,必须从带领群众治穷致富入

手!”经过深入调研思考,杜红妮选准了突破口。

地处山区的新街镇核桃资源丰富,但由于一些人贪图眼前利益,在核桃尚未成熟时就采摘出售,损毁了新街镇核桃的良好声誉。为了重树品牌形象,杜红妮仔细听取镇、村干部的意见,走访核桃产销大户,提出了“政府宣传推介、协会规范产销”的核桃产业发展思路。去年9月,新街镇核桃流通协会挂牌成立,今年3月,“吴岳”牌核桃商标也注册成功。有了协会、品牌,杜红妮又在改良品种上动起了脑子。她经多方打听,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引进了一种名叫“香菱”的核桃新品种,并用“香菱”核桃苗嫁接当地的核桃树,将新栽一株新品种核桃树的成本从8元降到了不足3元钱,群众运用这种新技术的积极性倍增。短短半年多时间,全镇就运用嫁接技术新栽植核桃1万亩,给群众节约资金220多万元。“大学生镇长真行,懂科技,信息灵,点子多,我们服了!”尝到科技致富甜头的群众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年轻的女镇长。

肉牛养殖是新街镇的传统产业,但过去村民都采用在山上放养的传统养殖方式,肉牛增肥很慢。高全怀是个肉牛养殖大户,他和妻子杨林娥长年在承包的1300亩荒山上养牛。为了让他们发挥示范作用,杜红妮主动帮助高全怀联系到了15亩河滩地作为养殖场地,去年12月,高全怀将自己的10头牛从山上牵到了山下的养殖场,到今年48日,当初2.7万元买来的10头牛经育肥后卖了7万元,除去养殖成本,净赚了2.5万元。“真是没想到,我这10头牛在山上养了7个月,也没见长多少膘,下山后才养了4个月,每头就增重了300多斤,这可全都是杜镇长的功劳啊!”提起这件事,高全怀对杜红妮充满感激之情。通过

示范带动,目前全镇肉牛存栏已达13500,已发展起5个畜牧重点村,510头的养殖大户已达到260户,肉牛养殖年产值达到6500万元。

二、“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人的一生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你回首往事时,你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你可以自豪地说:我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

参加工作8年的她一步一个脚印,从陈仓区的川原镇走到山区镇,她工作中思路清晰,带动镇域经济稳步快速增长,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22元,居西山八镇首位;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

她的努力与不易无需多说,她的睿智可以用事迹表述,大灾大难面前,尽显优秀选调生本色。今年“7.23”暴雨,新街降雨量230mm,全镇形成危房35户,房屋受损152户,受损桥梁15座。镇上根据区防汛办的预报,22日就由镇领导带队分片包村参与防汛,23日早8点,某村干部打电话说本村的地质灾害点监测数据明显加大,她立刻冒雨赶到现场,通过数据比对,以及检测人员说明情况,她立即决定把附近的2065人紧急转移到村小学,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两个小时,所有人员安全转移。此日凌晨420分,监测现场发生严重滑坡,无一人伤亡。等到她再次来到现场查看灾情时,群众拉着她的手热泪盈眶。

她始终把人民的幸福放在第一位,2006628日,杜红妮的儿子出生刚满一个月,由于她当时工作的贾村镇即将召开人代会,于是便临时取消了给孩子庆贺满月的计划,结果一直被全家人埋怨。不到两个月,她又接到通知,被调往千河镇任副镇长,分管教育、文化、卫生等工作。创建市级教育强镇是镇上当时的工作重点,时间紧、任务重。虽然镇领导建议她等身体恢复好了再上班,可责任心极强的她却不领这个情,执意立即开展工作。丈夫拗不过她,也只好妥协。如今,她每周只能回家一次,有时到市里开会,顺便回家取件东西都不敢进门,为了不惹哭孩子,总是让丈夫从门缝把东西递出来。周末回到家中时,忙碌了一周的她哄孩子睡觉,往往孩子还没睡着,她自己倒先睡着了。

作为一镇之长,杜红妮心中始终装着群众的冷暖。她争取项目资金,解决了11个自然村到几公里外的山沟沟挑河水吃的问题;她极力向上级反映,解决了整个西部山区53所寄宿制学校10576名寄宿学生的供暖问题;为了给乡亲们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这个好事办好,她一天能在大山里走上10个村……

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中国人民历来崇尚节俭。节俭是一种美德,它不仅是一种个人优良素质的体现,更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她生活简朴,一双白色运动鞋,一件运动衣,一条牛仔裤,就是她最常见的装束。”“她没有架子,甘当小学生,无论到哪里都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说起杜红妮,新街镇的干部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到新街镇后,杜红妮提出对机关干部实行限量用电,机关干部下村一律坐班车,机关公务接待一律改在机关食堂。制度实施后第1个月,由于杜红妮胆子小,晚上在镇上睡觉不敢关灯,她自己超出了每月10度电的规定标准,便及时补交了14.5元钱的电费;以前镇机关清运垃圾靠花钱雇人来干,杜红妮到任后积极发动机关干部自己来干;每次下村,她也都是带头去坐班车。

节俭的人,过的是洁白朴素的生活,于人无求,于己无愧,不为物欲所羁绊,就可以把整个身心投入到追求的事业中去。很难想象,一个穷奢极欲、挥金如土的人会有崇高的理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她就是在这种平凡朴素的生活中创造出不凡的事迹。

 

与她的谈话间能感到,她和所有的80后一样,有活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不懈的追求,除了这些,她还继承和发扬了基层干部低调、务实、勤勉、奉献的工作作风。她告诉我们:凡事要秉承一颗热忱的心把眼前的事做好,做最真实的自己;用奋斗作琴弦,理想作曲调,智慧作音符,然后再锲而不舍地练习着,弹奏出最美的乐曲。

勤勤恳恳为百姓,真真实实做自己,这就是杜红妮。

校友会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