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事迹
  首页   校友风采   校友事迹   正文

凤竹:上阵父子兵——记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锋校友

信息来源:暂无发布日期: 2013-03-27浏览次数:

        12.15元,13.18元,14.17元……最近两个月来,凤竹纺织(SH.600493)的股价不断地冲击此前的所有记录,并一度创下上市7年来的新高。

        撑起股价的是凤竹纺织的亮丽业绩。作为晋江首家在国内A股上市的公司,2010年,凤竹纺织实现营业收入9.24亿元。比增34%;利润首次突破1亿,达1.12亿元,比增375%;净利润9357万元,比增401%。主要财务指标均创出公司成立20年来的最高水平,其净利润增长率更是国内纺织业上市企业中位居第三。

    这样的“成绩单”让福建凤竹纺织科技有限股份公司(一下简称凤竹纺织)董事长陈澄清父子三人安慰。

从十年前陈锋及陈强俩兄弟进入凤竹纺织开始,外界对陈澄清父子三人的关注就有增无减。对此,.2007年底就任凤竹纺织总经理的陈锋感受深刻:“很多人都睁着双眼盯住我们,看凤竹能做成什么样子,看我们父子的配合程度怎么样。”

事实证明,在陈澄清父子三人的带领来下,凤竹纺织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对公众交出了一份较令人满意的答卷:在持续两年的纺织业低谷中,凤竹纺织挺了过来,并在2010年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在2008年极度困难的经济背景下,凤竹纺织突遭灾难,却实现了平稳的过渡;在行业重拾升势时,凤竹纺织已经走在了前面,确立了“做中国的杰尼亚”的宏伟目标,一个以面料为核心竞争力,以自主和代理品牌零售为龙头,有完善产业链的纺织集团正在成型。

也许,陈澄清、陈锋、陈强三人的表现正应了那句流传久远的话: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兄弟连

2001年夏天,陈锋带着一堆专业书籍走出福州大学的校门时,成绩优秀的他面临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的抉择。他本想去英国或澳大利亚去留学,但由于当时凤竹正在快速发展,父亲陈澄清一句“公司需要人才”的话,使他放弃了出国的念头,留在晋江助父亲一臂之力。

最初,他被放到财务部锻炼,从出纳、付款。转账等基础性工作做起。毕竟是科班出身,陈锋很快进入角色,渐渐地,他又挑起公司已进展一半的上市筹备工作的大梁,没日没夜的浸在一堆的财务数据和各种各样的报表中,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每天都工作到夜里两三点。

因为要准备大量的材料,陈锋花一万多元买了台每分钟可打印150张的打印机,也许是承载不了如此高负荷的“劳动”,这台打印机没工作半个小时就要用电扇吹一吹,其结果是,还不到一个月,这台打印机就“光荣地退休”了。

离陈锋办公室不远,在晋江凤竹鞋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位年轻人正汗流满面地推着满载塑料米的推车快速前行,这位21岁的小伙子正是陈强。

对于哥哥看似轻松的话,陈强并不羡慕。体育专业毕业的他自认为“我不怕累”,25公斤的一袋塑料米经他随手一抓便稳稳地落在推车上。

从搬运工到车间主任,从生产厂长到总经理助理、再到营销副总经理,凤竹鞋业和凤竹纺织两家公司间相距不远的一段路,陈强却走了两年多。与陈强的成长轨迹类似,陈锋在朝凤竹纺织总经理这个职务进发时,一路上也洒满了血汗。但兄弟俩从为对此发过一句怨言,反而以此为荣,常在下属面前提起。

事实上,从初中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性格迥异的陈锋和陈强便在夫妻的帮助下隐约找到了自己未来的路。

跟多数的老板不同,陈澄清不是一个强权的家长。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这个问题,他曾不止一次地跟两个孩子“民主地探讨”,并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给予不同的建议。所以,15岁的陈强执意只身前去福建省体工队学习散打时,他并未阻拦。

“陈锋比较稳重,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人,品性很好;陈强比较热情奔放,人豪爽,反应快。所以陈锋的本事陈强学不到,陈强的本事陈锋也做不到,他们都在发展各自的优点。”陈澄清表示,按照目前凤竹纺织的内部分工,陈锋主抓大局、侧重于股权投资、品牌运营等,陈强则主要负责营销。采购等工作,两人的职业定位符合了各自的特点,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配合默契。

环保梦

让陈澄清引以为豪的,除了对陈锋陈强兄弟的正确引导,还有他20多年来一直念念不忘的“环保梦”,而这也是凤竹在晋江树起的一面旗帜。

早在1989年,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时,作为一个民营企业主的陈澄清就接受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的建议,主动投入资金,开始致力于环保建设。两年前,他到北京开会,谈起这一起因,在座的国内的民营企业家无不唏嘘。

对于新鲜事物,陈澄清向来不排斥,就像他也爱看时下流行的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一样。

1990年左右,我们处理一吨水的成本就要花费6块多,成本高得吓人,而现在只需要1块多。”但比起成本,更让陈澄清头痛的还是技术难题:不知道能否实现产业化,也不知道已经民营企业能否持续负担得起巨额的投入。

但对于环保事业,陈澄清从未想过放弃。他先后投入数千万元进行工厂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扩建,并建设和完善了占地20亩的大型污水处理设施,实际处理漂染废水能力可达3万元-5万元吨/日,不仅能满足企业自身需求,还具有对外运营的资质和能力。

为充分发挥多年积累的污水治理运营经验,2003年,风竹集团还以BTO形式投建晋江城市污水处理厂。2007年,晋江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竣工并通过上级环保部门的验收检查。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凤竹持续20年专注于污水处理领域,投入的资金成本难以计数,即使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凤竹还花费6000万元引进了反渗透膜废水回用系统,并一次调试成功投入使用。

纺织的执着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多年来,获得了不受荣誉:1991年,获得“全国环境保护集体”称号;2000年,获得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民营企业的环保建设就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没有环保意识,工作就无从谈起,这项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还将继续努力。”陈澄清说。

中国的杰尼亚

与陈澄清不同,陈锋、陈强两位新生代很少提到环保先锋、风竹上市等“往日辉煌”,他们更愿意谈及对未来蓝图的构想,并拒绝用“接班”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他们认为,以“二次创业”来表达或许会更贴切一些。

实际上,经过20多年的发展,风竹纺织早已不是当初那家主要从事染整加工的织布厂,而是成长为一家注册资本1.7亿元,拥有棉纺、织造、染纱、漂染、制衣等生产厂和污水处理厂的上市公司,曾连续六年入选“中国针织行业竞争力十强企业”。

盘点风竹纺织近年来的变化,最大的莫过于“产业链延伸”。为进一步巩固主业、完善配套产业,除晋江总部外,2005年,凤竹纺织在江西瑞昌及山东鱼台分别设立了两个5万錠的棉纺子公司,并于2008年投资成立了福建省菲奈斯制衣有限责任公司,从而形成了棉纺、织造、染整、制衣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这一战略的实现,蕴含着风竹纺织打造“中国的杰尼亚”的良苦用心。

国际著名男装品牌杰尼亚最早只是一家起源于意大利北部小镇的面料生产商,一个世纪以来,其创新的精美面料一直被奉为品牌的核心灵魂,就连阿玛尼等男装品牌都采用其面料。而现在,杰尼亚更是以高档男装而闻名于世,面料仅占其市场份额的10%

陈锋两兄弟希望,风竹纺织也能摆脱“?为人作嫁衣”的尴尬,成为一个以面料为核心竞争力、以自主和代理品牌零售为龙头,有完善产业链的纺织集团。

实现此梦想的第一步,风竹必须先树立品牌面料供应商的形象,为此,公司连续举办了三场推介会,一举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模式。

2007年,凤竹纺织联合ITS、英威达、亨斯迈等全球顶级的面料检测、生产、化工品专家,首次举行新面料推介会,变上门推销和参加展会等“走出去”的销售模式,把李宁、特步、361°、劲霸等服装生产企业“请进来”,开创了纺织面料营销新风。

“为了一炮打响,当时策划这一活动的陈强费尽心思。我记得为了主推一款竹炭涤纶抗菌面料,他甚至把显微镜都带到了现场,让客户现场观看竹炭纤维.”风竹员工小黄说。

正是借助这三把火,风竹纺织成功推出了“iskin””icolor”idear”等“三i”面料品牌。其中,“iskin”为亲肤面料,取意于面料乃人类的第二层肌肤;”“icolor”为幻彩面料,它以色彩作为主打,根据时尚流行色彩选定彩条进行色彩搭配;“idea”意为至爱面料,是风竹推出的概念面料,为具有国际领先优势的概念产品。

在品牌概念的主导下,凤竹纺织的成品布销售实现了惊人的增长,其经营模式也有“以染整加工为主“向”以成品生产为主“转变。一组有力的数据是,2009年,凤竹纺织的织造产品营业收入仅为3.57亿元,营业利润率12.55%;至2010年,营业收入增长了近50%,达5.34亿元,营业利润率增长2.61个百分点,达15.16%。对于利润微薄的纺织行业而言,这一成长实属不易。

浴火重生
 
就在陈澄清父子带领着风竹稳步发展之际,一场灾难意外袭来。2008612日,凤竹生产用热媒车间发生导热油喷溅起火。身为公司总经理的陈锋在在现场组织抢险救灾,考虑到紧临工厂的周边村庄人员的安全,熟悉车间现场情况的陈锋主动请缨为消防队长带路,并亲自参与抢险。

谁也没想到,就在陈锋进入车间仅几分钟后,一个热媒炉顶部的导热油罐突然坠落,砸落地上的管道,造成油料泄漏再次发生了爆炸,爆燃产生的高温气浪,将在场的10多名消防官兵和陈锋等人掀翻,陈锋被热油灼伤,全身重度烧伤,当场昏了过去。

“如果那个油罐再靠近十厘米,我可能就没命。“回忆当时的情形,陈锋仍然心有余悸。醒来后的陈锋在黑暗中爬了出来,被送往医院急救。而此时仍在现场的陈澄清、陈强等家人并不知道这一消息,直到接到陈锋在医院打来的求助电话。

“我惊惶失措的赶去,看到我哥连衣服都没了,那种痛苦任何人看了都会终身难忘,我一边用用药水帮他擦身,一边…….“学武出身的硬汉陈强眼泛泪珠,往事历历在目令他不忍再提,并一度中断采访走到屋外整理情绪。

最初的半个月,是陈锋一生中最难熬的时间。“整个人仿佛都在油里炸,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痛不欲生’。“但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家人朋友的安慰,在接下来的45天中,陈锋接受了六七次的手术,几乎每周一次。

受伤情影响,治疗期间陈锋的心情很差,有一次,家人给他喂饭时,心不在焉的陈锋竟然噎着,食物卡在喉咙里,并导致全身发紫。危急之时,还是家人用手将食物抠出,才帮他缓过气来。

这场灾难考验的,不仅是陈锋以及他的家人,就连凤竹纺织也实现了“浴火重生”。

恢复生产、医治伤员、保险理赔、安抚客户………面的灾后一系列的棘手问题,凤竹纺织的经营管理团队顶住了压力,不到20天,就恢复了生产,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对于因火灾事故引发客户和银行等外部合作伙伴的信任危机,凤竹纺织迅速调整经营策略,通过“二加一缩”扭转不利局面: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发挥公司的技术优势,加强与外界的合作,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新功能性面料。就在这一年,凤竹纺织自主研发的“高档针织弹力织物加工技术研究”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多功能针织运功服面料“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还完成了“冰凉纤维针织面料及其制造方法”等7项专利的申报工作并获得专利申请号,参与起草和制定了5项纺织行业国家标准。

二是加强海外市场开发力度。利用由于海外市场萎缩,很多国内公司忽视市场开发的机会,参加北京、上海等地的一系列展会,推广公司的“三i“面料品牌,2008年,凤竹纺织的出口额比增了54.96%

三是缩短交货时间。把营销部 细分为若干个业务部门,强化对细分市场的开发和客户服务,提高订单处理效率。同时,建立营销系统与生产系统的定期沟通机制,进一步缩短生产时间,保住了一些原先要求退单的客户。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金融危机及突发事故的双重冲击下,凤竹纺织趁机蝶变,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7016亿元,比增6046%,基本实现了总体经营目标。

告捷股权投资

俗语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相比职业经理人,血浓于水的亲情和长久以来的互信了解,,让陈澄清父子的配和弦的更为默契。

然而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多年的职业素养让陈澄清父子三人早就适应了“公事公办“的原则,文化价值的碰撞、新旧观念的冲突,这些都在所难免。

自从全程参与了凤竹的上市筹备工作之后,陈锋对资本运营尤其是股权投资表现出来浓厚的兴趣,并且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可是,他没想到,自己花费大量心血的第一个投资方案却遭到了陈澄清的否决。

“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是陈澄清一贯的处事态度,做事,必须是全力以赴去做,但对于结果,要有周到的考量”一旦出现了最糟糕的结局,如何避免级减少其影响?

对于这种危机意识级责任感,陈锋感同身受。“作为发起人,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处理,如何还敢奢望得到别人的支持?”陈澄清的反对让心思缜密的陈锋做了更充分的准备。

当机会再次来临,陈锋没有错过。与另一家晋江上市企业梅花伞的“联姻”,使凤竹纺织自此迈出了股权投资的第一步。2005年,刚刚上市不久的凤竹纺织和七匹狼一同入主梅花伞,一度在泉州业界传为佳谈。两家企业都出资400多万元,各占梅花伞10%股份,帮助梅花伞完成股改。2007年,梅花伞在深圳中小板成功上市,在限售股获得解禁后,凤竹纺织陆续抛售手中股票,至20093月,全部清空。根据当时的股价,外界猜测,凤竹纺织至少获益4600万元。

初战告捷后,陈锋对股权投资显得更加自信。继梅花伞之后,凤竹纺织又参与了兴业证券、鼎汉技术、河北先河、恒顺电器等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无一例外,均获益匪浅。

“我感觉他是对的。”对于陈锋的坚持,四年后,陈澄清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么多年来,他们父子间处理分歧的主要方法更像是一场立场不同的商业谈判“当双方意见难以达成一致时,先搁置不谈,待各自冷静后再谈。

“他去体会了,我自己也去体会,这样一来,往往都会发现对方说的不无道理,有时问题就这么解决了。“陈澄清说。

修好一条路

转眼间,晋江的民营企业集体进入了“二代掌门“时代,从基层做起的陈锋、陈强的接任或许是顺理成章。但对于陈澄清而言,不管是二代接班,还是职业经理人接班,他都乐意为接任者”修路”。

陈澄清说,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体系就好比修好一条路,而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就好比一辆好车。当凤竹把路修好时,好车来了自然能开得很顺。

事实上,在引进职业经理人方面,凤竹纺织确是进行了不懈努力。它是最早引进国际职业经理人的晋江企业之一,甚至不惜代价从全球三大化工巨头之一的公司中挖来其亚洲区总裁,可是,结局却往往不尽如人意,陈澄清将之形容为“首吃螃蟹却经常被咬破嘴”。

出乎大家的意料,陈澄清并不怪罪这些“好车”。“职业经理人留不住或者做不好,并不能全部归罪于他们,我们要反思,企业自身也存在问题。”陈澄清说,国际巨头往往都有悠久的商业历史和完善的体系制度,职业经理人的强项在于“开车”,而非“修路”。而民营企业的短板,恰恰是制度还不够完善,寄望于职业经理人来重建一套体系,期望值过高自然变成了失望。“让一匹千里马去拉货,会比得过一头驴子吗?”

近几年来,陈澄清一直致力于整合各种资源在凤竹内部“修路”,历经数年才搭建起来的ERP系统帮助公司时时乐精细化管理。“比如,煤炭的采购,从合同签订,到煤车进地磅,到化验室,到煤场,到货款的计算等等,全过程实施监管。”

借助这一系统,凤竹纺织的外贸交货期缩短了20%,每年节约办公费70万、人工工资48万、库存资金占用利息费用130万。

更重要的是,陈澄清还希望在风竹内部形成一股生生不息的创新动。从2008年开始,凤竹便成立了以总工程师常向真为项目管理委员会主任的8个项目组,专门解决企业在人、财、物、产、供销、管理和技术创新着八个方面出现的问题,项目管理委员会针对各部门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评审,挑选出其中一些操作性较强的问题设立新的项目小组,逐个攻克。仅在2010年,这个委员会解决的难题级提出的建设性改进意见就达六七十项。

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找到了方向、修一条好路,拥有一部好车,未来的凤竹将驰骋在广阔的纺织天地间。

老树逢春发新枝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当又一个春天来临,凤竹纺织后山上的树都换上了新叶,春意盎然,一如这家上市企业的状态。

同多数晋江民营企业一样,凤竹纺织在创立20多年后,也面临着交接班的问题。尽管陈锋与陈强均不亲言还是否愿意接过权力棒,但他们的经营思路以开始对凤竹纺织产生深远影响。

凤竹纺织的经营模式正在悄然的发生改变,或许正如陈锋所说,基业靠守是守不住的,凤竹纺织继续前行的动力,来自“二次创业”。

带着关于凤竹发展的种种疑问,记者在不同的时间,分别与凤竹纺织董事长陈澄清。总经理陈锋、营销副总经理陈强进行了对话。

“富二代的压力”

  《晋江商人》:在晋江这片民营经济发达的土地上,诞生了许多的“富二代”,他们中绝大部分都子承父业,也有少数的人另辟蹊径。作为“富二代”,你进入公司工作是什么感受?

 陈锋:我感觉压力很大,尤其是坐在总经理这个位置上。很多人不明白,其实,富二代的压力比谁都大,我曾经有段时间对上班产生了严重的恐惧感,一走进办公室就想吐。后来,靠不断地调整心态和排解压力,才慢慢调试过来。

陈强:现在一提“富二代”可不是什么光鲜的事,媒体对“富二代”有较多的负面评价,如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为富不仁、炫富败家、缺乏责任等等。但从我所接触到的晋江“富二代”来看,绝大多数都是干实事的人,大家都在很努力地工作。

《晋江商人》:你觉得,“富二代”的压力主要来自哪里?

陈锋:压力来自方方面面,他就像空气一样,四周围绕着你。但最主要的是你对自己的要求,想要做出点成绩。

如果你是个富二代,当你做的好时,别人会很容易的说,哦,那是父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当你做的不好时,别人又会很容易的说,哦,他是个败家子。实际上,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的。

我经常打一个比喻,经营企业就像在爬山。在山脚下时,上一辈就把企业建立起来了,并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等到后辈来接收时,这时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市场环境等等,已经大不如前了,可能是身处海拔3000的高度,空气稀薄、气候恶劣,在山脚下,你跑步前进都没问题,但在这里,你每迈出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2008年那次事故中,虽然我个人受到了很大伤害,但许多人都向我伸出援手,帮助我很快的走出低谷。所以,我对自己说,更要做出成绩回报那么多关心自己的人。

陈强:压力就是如何让老牌企业焕发新的活力。

要做到这点,你必须很认真地去做事。就比如说,我是负责营销的,当初为了让公司的国际业务实现零的突破,一年又有200百天以上在外面飞,到广州。会客户,这期间,付出了多少汗水,别人很难理解。

但是换个角度看,当你用心去做一件事时,收获会很大。我从搬运工走到现在这个位置,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很踏实。

谁来接班?

《晋江商人》:现在,不少晋江企业都已经进入二代接班的阶段,你是否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了?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陈澄清:我这几年就只做一件事,就是把台搭好,让别人好唱戏。如果我的接班人做的不好,我也有责任,因为我的基础没打好。

说实话,我不恋钱,如果有人来顶我的位子,帮我赚钱,那不很好吗?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我的历史任任务很快就要完成了,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应该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去发挥。凤竹是一家公众企业,在各项制度完善的情况下,谁来接班都一样。

《晋江商人》:如果是你来接班,你觉得凤竹今后应当走什么样的路?

陈锋:我不认为是在接班,我是在二次创业、如果你老想着如何守基业,那肯定是守不住的,只有在动态的变化中,把握住发展大势,持续创新,趁机做大做强,这才是生存的硬道理。

将来,凤竹会以打造“中国的杰尼亚“为发展方向,走适当多元化的道路。在面料生产、环保事业、品牌服装、投资、地产等方面都会有所涉及,但重点还是会放在主业。

陈强:在我进入公司两三年后,公司在面料领域发展得很好,但我当时就向董事会递交了一份较为详细的报告,用各种有利的数据,建议公司从来料加工商向产品提供商转变,这个建议得到采纳,事实证明,这种转型是正确的。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公司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认为还远远不够。现在,除了棉花种植没涉及以外,我们的产业链已延伸到成衣生产,我认为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应该是发展品牌服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保持产业链完善的优势,也才能够做大做强,抵抗风险。

 

《晋江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