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福州大学优秀校友陈晓东教授,在相继当选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后,再获殊荣——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这是国际科学界对其学术贡献的又一崇高认可。
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全称“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又称“英国皇家科学院” ,成立于1660年,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是英国最高科学学术机构,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它在英国起着全国科学院的作用。自1915年以来,皇家学会的历任会长都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陈晓东教授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杰出大学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兼任化学与医学教授。他于1999年在福州大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简称 化学基地班)完成本科学业,2002年获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硕士学位,2006年获德国明斯特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西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自2009年起执教南洋理工大学,2016年晋升正教授。现任南洋理工大学柔性器件创新中心主任、Max Planck-NTU人工感知联合实验室主任,以及新加坡混合集成下一代微电子中心副主任。

陈教授倡导“柔中蕴含刚”理念,开创性地将软材料与电子学相结合,实现了柔性科技的多领域突破:受蜘蛛丝启发研发水响应柔性电极,可包裹器官实现神经修复与创伤恢复;通过柔性电极实现捕蝇草双向电信号传输,为农业病害监测提供新范式;首创“乐高”式双相纳米分散界面,作为通用连接器,让可拉伸设备的模块组装如乐高积木般简单快速,为柔性电子器件的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陈教授此前已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利奥波第那科学院)、新加坡国家科学院、新加坡工程院及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并身兼国际著名纳米科技期刊《ACS Nano》主编,同时担任《Advanced Materials》《Matter》等20余本国际期刊顾问编委。其科研成就获国际学界高度认可,包括不限于:新加坡总统科学奖,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研究奖,洪堡基金会贝塞尔研究奖,Dan Maydan纳米科学奖和Kabiller青年研究奖。
面对荣誉,陈晓东教授说:“我为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感到自豪和荣幸。这个荣誉不仅仅是我的,它属于我的研究团队、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这种认可激励我不断探索新的想法,并将发现转化为现实世界中的有影响力的解决方案,造福人类。”
在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这一里程碑时刻,陈晓东教授以福大校友与科研领航者的双重身份,回溯母校培养的启蒙力量,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情:“作为福州大学化学基地班首届毕业生,我衷心感谢母校精心设计的系统化学课程和丰富实验训练,使我养成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福州大学坚持德育与学业并重、课堂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为我在教学和科研道路上持续探索、勇于迎接挑战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福州大学作为福建省属唯一的国家“双一流”高校,着力推进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积极参与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陈晓东教授1999年从化学系化学基地班毕业以来的成长轨迹,正是福州大学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构建“理工结合、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体系的生动注证。
陈晓东教授以突破学科壁垒,勇闯无人之境的科研魄力,为福大青年学子树立了标杆。期待新一代福大人循着这条榜样之路,以更蓬勃的锐气,在国际科学前沿书写华人科学家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