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
  首页   福大人   封面人物   正文

第3期让紫金旗帜插遍全球---走近中国“当代金王”陈景河

信息来源:暂无发布日期: 2014-06-26浏览次数:

让紫金旗帜插遍全球

——走近中国“当代金王”陈景河

黄连池 邹永明



   

    曾几何时,大自然一场摧枯拉巧的地壳运动,让深不可测的地底深处一时间岩浆喷涌,热流奔泻。颠覆与沸腾的洗礼过后,一种神奇的伟力使岩层发生革命性的重组和改造,一座怀着“金胚铜胎”的大山诞生了。历千万年,这“金胚铜胎”成长为一个巨大的宝藏。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多少年以后,一个在革命老区贫困县的小小国有企业基础下发展起来的紫金矿业,1993年生产黄金33.15公斤,利润63万元,资产总额914万元;到2004年,集团全年黄金生产量13046公斤,比增21.3%,实现销售收入150768万元,实现利润总额6.44亿元,资产总额32.66亿元。十多年前黄金产量、利润在全国排名末次的福建省,受紫金矿业连续十年来迅猛发展态势的强劲支撑,在全国黄金企业的排名扶摇直上节节攀升,实现黄金产量全国排名第三,利润第二。

    紫金矿业成为一匹横空出世,纵横驰骋在中国黄金行业、乃至中国矿业的骄健“黑马”,扬鬓奋蹄,风驰电掣,成为引领同行业奔跑的一代风流!

    这座山,就是福建省上杭县境内的紫金山。

    驾驭紫金矿业集团这匹“黑马”叱咤风云,荡起如虹气势的,就是“当代金王”、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景河。

耕耘:那片一望无际的“青春之田”

    对陈景河来说,矿业是一望无际的“青春之田”。

    还是在充满憧憬和梦想的少年时代,陈景河就和矿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当“紫金山”三个字一映入他的眼帘,他就被深深吸引了。对矿业的一往情深和专注如一,就是缘起于对紫金山金矿艰苦的地质普查。

    小时候,陈景河住在老家永定县的一个产煤区,当时有一群又一群的探矿地质队员来来往往,寻找地下宝藏此起彼伏的铁锤敲击声声声激动他年轻的心。所以在考大学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地质专业。他的文科成绩也很好,但是他挡不住神奇的地质事业对他的巨大诱惑。

    “宋康定年间,紫金山盛产金,因名”。史书上的一句话,让学地质专业的陈景河树起了“揭开紫金山神秘面纱”的壮志雄心。紫金山到底有多少金子?古代的人为什么也知道紫金山上有金子?怎样才能尽快把金子挖出来?一个又一个问题,占据了

正在学校处于强烈求知渴望的陈景河的心灵。

    1982年,陈景河从福州大学毕业,如愿以偿地分配到了闽西地质队,参加了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下汀江两岸的地质普查项目。

    在紫金山搞普查让陈景河终生难忘。他们这些地质队员把紫金山山沟沟里的沙子拿来淘洗,发现了金,从没有水的沟里的沙子里也发现了金!古人挖金留下的老硐里的沙子也有金!!

    可是,紫金山是经过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三次勘探后被否决了的一个没有开发价值的矿山啊。 它有没有金矿化和工业开发价值?还是一个谜。

    但陈景河是一个不信邪、不服输的人,他不甘心就这样轻易地放弃。一个来自心灵的声音一次次对他说:你一定要把紫金山的金子“挖”出来!

    从此,陈景河就有了一个梦想,一个开发紫金山金矿、并以开发紫金山金矿实现规模发展的伟大梦想。

    也正是这个梦想,给他带来了无比的激情、巨大的动力,并激发了他超常的智慧。

    陈景河当时住在紫金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他们早上七点出发,晚上七点回去,回去时要把二、三十斤重的金矿石样品背回家。一个星期这样跑,大家又苦又累。后来,他们干脆住在山上的一个庙里,一住就是两个月,条件艰苦到有时二十几个人一天只有一桶水。

    当时的地质普查技术还比较原始,他们爬在悬崖峭壁上,用皮尺对50米一个剖面一个剖面进行测量。有时候,他和伙伴们的生命就悬挂在山顶悬崖的那几颗树上……

    陈景河他们不懈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从山上古代采金留下的老硐中提取样品,竟然发现了金矿化!不久,他们发现并证明:在海拔1138米的紫金山主峰附近,有一个面积437平方米的金矿区!当时谁也想不到,后来这里竟成了中国最大的黄金矿山的“母地”。

    从这一刻开始,一种特别敏锐的直觉和预感象澎湃的海浪一样一阵阵冲击着陈景河:紫金山的大开发的锣鼓就要敲响了,一个对中国黄金行业,对国家经济建设有重要意义的项目就要启动了!

    到现在,陈景河还深深眷恋着紫金山金矿--他亲切称之为的“青春之田”———的这块热土。他是这片“青春之田”的辛勤耕耘者,正是在耕耘这片“青春之田”的过程中,他看到了中国矿业一望无际的“青春之田”。

         责任:把企业做强做大

    “紫金山有金矿!”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个消息让革命老区的上杭贫困县人民为之精神一振。上杭县政府从紫金山看到了经济腾飞的希望。

    1992年底,上杭县决定开发紫金山金矿,把陈景河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并委以矿产公司经理的职务。这时,上杭县矿产公司只有职工76人,总资产351万元。两袖清风的陈景河面对着冷冷清清的矿产公司这个家,心中涌起了一股白手起家的壮志豪情。

    陈景河把全面开发紫金山金矿当作自己神圣的使命,怀着依托紫金山金矿的开发,把矿产公司做强做大的强烈愿望,陈景河义无反顾走上了自强奋起的创业拼搏的艰辛之路。

    金矿第一期工程上马了。按当时设计部门设计的工艺去提金,至少要2900万元。这2900万从哪里来?向银行贷款,即使两年内利润翻番,公司也无法支付利息,企业还没起步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哪里还谈得上加快发展?

    博学多才、敢于突破常规的陈景河在第一个“拦路虎”面前表现了出奇的冷静和沉着。他知道建设第一期工程少不了钱,关键是钱多钱少的问题,他要寻求“最少的投资换取最大的效益”这条途径去解决问题。他带领技术人员对矿石可选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对十几条技术工艺路线进行反复推敲对比,提出了“第一期工程建设采用堆浸提金化工艺,建设年处理5万吨矿石生产规模”的思路。

    在多雨的南方搞堆浸选矿?陈景河脑袋有没有问题呀!很多专家对这个思路持否定态度。也难怪,堆浸提金长期以来只在西方国家和我国平坦少雨的北方有过,在中国可从来没有过。陈景河成了中国黄金矿业界“敢吃螃蟹第一人”!

    陈景河坚信科学的力量,摸索着搞起了堆浸提金。结果令人吃惊:只用了700多万元就完成了比原设计部门设计规模大一倍的工程,而且效益出入预料的好。陈景河带领的紫金人以雄辩的事实作出了回答:在气候多雨、地形陡峭的南方紫金山,照样能成功应用堆浸提金工艺!

    就此一举,首开了中国南方堆浸提金的先河;就此一举,使中国黄金界开始对紫金矿业刮目相看。

    陈景河组织、带领科技人员继续进行科技攻关,以势如破竹的快节奏连续实施了金矿第二期、第三期和第四期技术改造,紫金山金矿的生产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迅速扩大。其中,第三期技改就在中国同行业创造了“发展速度最快、单位投资最少,平均入选品位最低、采选规模最大、产金数量最高”的五项全国之最!一时间,紫金山金矿建设捷报频传、好戏连台:

    ——紫金山金矿在矿山建设和采矿剥离技术中,应用国际先进技术。在国内首家应用了先进的“全断面陡帮开采”技术,一边剥离、一边采矿。应用这项“陡帮开采”技术,减少基建期剥离量600万立方米,节约费用6600万元;采取大规模露天开采方式,吨矿开采成本比国内平均水平低一倍多。

    ——紫金矿业与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合作完成的边坡稳定性研究,提高了最终边坡角,减少剥离量229万立方米,节约费用2500万元。

    ——紫金山金矿采用的千吨级“定向抛掷”大爆破技术,使矿体剥离时间缩短三个月,节约费用300万元。

    ——紫金矿业的开采历经了从地下人力推车、电机车、无轨装运到大规模露天开采的历程。而开采的吨矿石成本却从30余元下降到十几元。列入国家“十五”重点扶持的产业化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紫金山铜矿万吨级生物提取技术及工程化项目,是紫金矿业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共同合作的攻关项目。“热压预处理有色金属矿”这一项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这

一技术特别是工业设备的突破,填补了我国热压预氧化工业技术和装备的空白。该装备和技术的掌握,使公司迈入“加压湿法冶金”技术的先进行列;独特的“大规模湿法选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现了矿产黄金大规模低成本地回收。

          微细浸染型难选冶金矿一直是中国矿业界未能攻克的工业化技术领域,通过紫金科技人员的不懈攻关,紫金矿业自行研究的化学预氧化工艺处理技术在其控股的贵州水银洞金矿的运用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院士、矿床与地球化学科学家涂光炽先生对此赞叹不已:“这是预氧化技术开发难选冶金矿的一个重大突破,必将对贵州难选冶金矿的开发产生积极的影响。”该项技术的运用成就了贵州水银洞金矿的大规模开发,成为国际黄金行业的一个创举。

    紫金矿业黄金冶炼厂的“无氰热压解吸一电积一提纯”技术和装备,完全是依靠自己的技术人员研究出来的,与常规的流程设备比,时间缩短一半,生产成本降低了40%,产品黄金全部达到国家1号金的标准,成为上海黄金交易市场首批10家合格的精炼厂之一。接着,公司又成功开发快速提炼99.999%以上超高纯黄金的萃取精炼生产工艺,奠定了在国内黄金精炼技术方面的绝对领先地位,为生产99.999%以上超高纯黄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紫金矿业迅速成长起来。在陈景河的领导下,紫金矿业把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变为可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让中国黄金界为之震惊的实打实的业绩。“紫金速度”、“紫金现象”开始引起了国、内外同行和众多专家的密切关注。

    然而,在紫金矿业名声鹊起、荣誉接踵而来的时刻,善于否定过去、挑战极限的陈景河开始运筹帷幄,把紫金的发展向着更高一个层次的目标推进。

         使命:紫金红旗插遍全球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体制改革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往往是空前的。

    陈景河带领企业实施“三步走”、使紫金体制发生三次质变,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第一次质变:吸收职工入股,把原来的国有独资企业改制成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股退到87%。1998年底完成的这一步改制,使紫金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职工占的股份虽小,但却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第二次质变:吸收民营成份,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紫金矿业引进了福建省最大的民营百货集团一一新华都。新华都百货集团及其下属的民营企业投资4800万元现金,占33%股份,成为紫金矿业的第二大股东。这一步改制,使紫金矿业国有股减持到了48%,从绝对控股退到相对控股。这是解决政企分开的根本途径,也是紫金矿业实现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最重要的保证。

    第三次质变:从走向世界的战略高度,实现公司在香港上市。

    似乎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似乎一切都“本来就该如此”,紫金矿业的三次质变都一一实现。特别是第三次质变,给紫金矿业走向世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03年12月23日,作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独特黄金概念———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3.483亿股H股股票顺利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站在香港联合交易所辉煌璀灿的交易大厅里,陈景河以充满激情的宏亮声音向世界承诺:紫金矿业在香港成功上市,我们深感责任重大。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以及世界对黄金及其它矿物原料需求的日益扩大,紫金将取得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恪尽职守,努力工作,让紫金矿业更加迅速向前发展!

    “让紫金矿业更加迅速向前发展”,这一句话,只有企业成功实现了一个阶段性目标、向着另一个全新目标发起冲刺的关键时刻,陈景河才会说。是啊,多少年来,这一句话,时刻激荡着陈景河的心灵,使他荡胸生层云,升腾起披荆斩棘、踏遍坎坷成大道的创业豪情!

    今天的陈景河已带领紫金矿业冲出了闽西的大山,在全国探求资源,并参与西部开发、国有企业改革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重组,一路上攻城掠地,气势如虹,高歌猛进。现在,紫金矿业已在新疆、贵州、吉林、西藏、安徽及四川等省区组建了

二十多家下属公司,在祖国的辽阔版图上打造了当代中国矿业最具突破能力、最具发展潜力、最具创新能力的“矿业航母”,经营领域逐步向煤、铝、铂、钴、铜等领域延伸,成为高高飘扬在中国矿业蓝天丽日下的一面鲜艳红旗。

    陈景河最宏伟的目标,就是要让紫金的旗帜插遍全球。

    “现在,中国没有被开发的矿山屈指可数。这些屈指可数的矿山已进入我们抢占开发的视线。矿业是资源型的事业,占领资源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陈景河提出要把紫金做成中国的、世界的紫金和百年紫金,因此,他对资源有着永恒的“忧患情结”。二十一世纪的矿业行业竞争力的搏弈开始进入“白热化”状态,陈景河激励紫金人在这新一轮的竞争中“不言败”,要“用3~5年时间,实现控制黄金金属量1000吨,铜金属量1000万吨,使紫金矿业成为中国矿业企业控制资源最多的企业,成为中国矿业利润最高的企业之一,为百年紫金的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陈景河自信,紫金矿业凭借自身的管理、体制和科技创新的三大优势,完全可以和世界性矿业集团竞争。香港上市标志着紫金矿业成功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多年来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的良好业绩让一些在世界上都“牛”得上号的大公司也向紫金抛来了合作的“绣球”。现在,国际最大的产金公司之一———南非金田公司已和紫金矿业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除此之外,一些国际性的重大合作也在有序进行。

    陈景河说:公司又提出了一个新的“三步走”战略,这就是在本世纪前20年,紫金矿业要分步实现“国内黄金行业领先———国内矿业领先———进入国际矿业先进行列”这个宏伟目标,2020年企业的资产总量要达到200亿元。

    陈景河一直都是冷静和清醒的。经过大风大浪的他早已认识到实现企业宏伟的战略目标,紫金矿业最重要的是做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

    “现在,资源对紫金来说根本不存在问题。紫金未来发展的最大危险、最大危机就是人才的问题。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确立了紫金矿业“企业、员工、社会协调发展”的价值观,“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和“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后,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软”性工程,开始摆上紫金矿业企业文化研究和建设的重中之重。

    现在,紫金矿业的人才的引进力度不断加强,人才的培训工作逐步强化。积极倡导“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陈景河把一批批年轻人“分摊”到中、西部公司项目所在地,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逼他们自己当“家长”,经过两年的“战争中学习战争”,紫金矿业第二轮的总经理成长起来了。陈景河自信地说:“人才危机是近三年的事情。三年后,紫金应该在人才方面不会存在太大问题。”

    从踏上紫金山的第一天起,陈景河就“梦”着总有一天,依靠科学和智慧,紫金矿业一定能做强做大。在许多人认为他是在做着一个接一个不着边际的梦的时候,他却一次又一次把梦变成了现实。

    就因为这段“梦”的历史和“梦”的辉煌,在紫金矿业拉开向海外发展序幕的今天,谁又会不相信,紫金矿业振兴中国矿业、走向世界的强企之梦乃至为中国经济建设作图腾的光辉梦想不会变成现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