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事迹
  首页   校友风采   校友事迹   正文

36年奋斗路 55载母校情——记福州大学机械学院1977级热处理专业校友

信息来源:暂无发布日期: 2013-09-04浏览次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福州大学迎来了55岁生日。五十五载风雨兼程,福州大学恪守“三种精神”,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自1958年成立以来,经历了55年艰难曲折的创建发展历程,长期积极响应学校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服务福建省经济建设发展需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朴实、严谨的治学风气培养出了大量适应国家需要的高精尖人才。尤其是在机械工程系77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毕业生中涌现了大批杰出校友。

 

四海学子共聚机械  共赴求才求学之路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文革十年,福州大学在坚持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工作也遭到了极大冲击,在机械工程系各项工作逐步进入正轨时,一群平凡而又不普通的青年站在了福州大学的校门前,他们的心中怀揣着难以平复的激动,惊天动地的理想,同时也有着一丝丝的迷茫与惆怅。他们的行李不多,但是作为浩劫与动荡后的首批大学生,面对着祖国和家乡的满目疮痍的现状,他们肩负着比别人多得多的责任与使命。面对着梦寐以求但却百废待兴的大学校园,他们还是平复了自己的心情,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走进了机械工程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

面对着莘莘学子渴求知识的目光,机械工程系的老师们不畏艰苦,在教学物质匮乏的年代,努力为学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发展平台。在教学方面,机械系的老师们总是因材施教、没有教材就自己编写,制作的教材非常新颖,构思精巧;上课教学时十分严谨,逻辑清晰,知识点全面。老师们也常常为学生们上课用的实验仪器、设备等物质奔波忙碌。在育人方面老师更是不遗余力,常常能看见老师关心照顾学生的生活,细心指导学生的成长,时常叮嘱学生们应对学习一丝不苟。

有着相同的经历,怀着相同的信念,对于知识有着同样的渴求和追寻,对于大学生活有着共同的憧憬和期盼,志同道合的全班同学很快就拧成了一股绳。学习上的难题大家一起研究,生活上的困难大家一起应对。有多少人和舍友共享着同一件稍微正式一点的衣裤,有多少人还记得共同在自习室中奋战的日日夜夜,又有多少人忘不了和同学一起在宿舍海阔天空的话题,大声的谈论着自己的青春与梦想的一幕幕。“长江水碧深千尺,同窗情谊日月长”,同窗之情,在共同相处的日子里,在全班同学的心中,渐渐升华。

如果你问一位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77级的校友,他在当时每天在做的事情是什么,那么得到的回答将是“学习”。如果,你问一位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77级的校友,他在当时每天的闲暇时间做的事情是什么,那么得到的回答依然会是“学习”。对于77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的同学们来说,“学习”几乎就是当时的全部。对于突破重重困难与阻力,最终走进这梦寐以求的象牙塔的他们来说,获得知识是来到大学唯一的目的。每一堂课,都能看到渴望的眼神。每一次的实验都能体味到他们求知的热情。图书馆总能看到他们穿梭的身影,教室清晰的记录下了他们的声音。在这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绝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他们是真真正正的在为祖国的腾飞而努力学习。

那时的大学生活远没有如今的多彩,物质条件也绝不似今日之丰富,大学生活缺少了很多机会与选择。然而,这也阻止不了77级同学们为实现自身理想而做出努力的热情。没有网络,他们宁愿去花大笔的时间在图书馆里查询不懂的知识。没有通讯工具,他们就不厌其烦的去打听,去询问想要了解的信息。尽管学习着相同的知识,教授着同样的课程。但是,77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的每一个同学都有着鲜活的特色,有着不同的特长。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是一个不同于他人的独特存在。

四年后,怀揣着在大学中学习到的本领和磨砺出的品质,他们走出了校园。根据自身的理想,结合自己的能力,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大学四年的学习经历,推动他们不断前进,在社会这个巨大的舞台中饰演起自己的角色,焕发出自己的光彩。

 

顽强拼搏成功之路  勿忘机械学子之魂

1982年,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到处都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对于高新知识技术人才也倍加渴求。作为社会上屈指可数的大学生,77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毕业生是无可争议的天之骄子。虽然在福州大学机械系刻苦求学的四年,已经磨砺出了77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的学子们踏踏实实、不畏艰苦的优良品质。他们并没有因为身上充斥着数不清的光环而冲昏头脑,仍然继续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开启自己奉献祖国、回报母校的奋斗之路。

陈少平研究员是77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毕业生。毕业之后,他选择了留在福大,以最直接的方式回报母校。结果,这一干就是30多年。他从最基层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辛勤奉献于高等教育管理工作。1989年任副处级职务,1992年起先后担任福州大团委书记兼学生工作部部长、化工系党总支书记、校党委正处级组织员、机械系党总支书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党总支书记、校人事处处长、党办校办主任、校党委常委,现为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30多年来,他走遍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位置,无论在哪个岗位都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如今,已然成为厅级干部的他,依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孜孜不倦的工作着,积极总结着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各项经验,为建设美丽福大,圆一个创业型东南强校之梦,挥洒着自己的汗水。

长期以来,机械学子一直有着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的精神,并通过言传身教一届一届的不断传承至今。毕业后,也许不会从事科研工作,但却时时秉承拼搏、钻研的精神。何志毅教授大学毕业后选择到厦门大学经济系攻读硕士学位,先后在复旦大学与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博士后,并赴瑞士日内瓦管理学院与美国通用电器管理学院进行研修,到美国凯洛格商学院做访问学者。现任闽江学院新华都商学院理事长、执行院长的他,还扮演着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北大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民经济管理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世界管理学学者协会联盟(IFSAM)理事等角色。至今何志毅教授还在为中组部、国资委、国防大学等军事院校提供案例教学和案例写作服务。长达二十年的求学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使他对管理学这门学科有了一个更为系统、清醒的认识,并形成了一整套独立、完善的管理学理论体系,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管理学人才。

铁志毅也是机械工程系1977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毕业生。如今的他身兼厦门市人大代表、厦门市人大环资委委员、厦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厦门校友会会长等多项职务。近年来,围绕“安全供水、优质服务、达标排放”的经营方针,厦门水务在铁志毅的带领下不断加大社会服务,推行首问负责制,推出了国内首创自主研发的手机无线抄表系统等等。在多年承担水务工作的过程中,铁志毅总结了给排水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直饮水开发经营,污泥处置与利用等相关知识,在水资源的利用、管理与保护方面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陈少平研究员的踏实肯干,何志毅教授的拼搏进取,铁志毅研究员的刻苦钻研,都是我院1977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毕业生的真实写照。

励精图治终成正果  严谨求实玉汝于成

三十载艰苦奋斗,1977级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的毕业生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事业与理想的参天大树。他们当中不仅有在各行各业有所建树的人才,更有很多继续深入研究本专业知识,为机械行业的发展默默奉献自己的热血,努力培养专业人才的一群人。

高诚辉教授与陈少平副书记一样,选择留在福大,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作为现任福州大学副校长的他既亲自参与大量的人才培养工作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又坚持从事摩擦学、表面工程和数字化设计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他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二等奖和福建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教学成果。2004年获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师德先进个人。负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机械工业部、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重大科研项目等20多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多项科研成果;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近40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他在教坛辛勤耕耘二十多载的真实写照。

同为1977级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毕业生的陈文哲教授,也一样选择担起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他现任厦门理工学院院长。先后主持和参加了40余项国家和省基金项目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70余篇。陈文哲教授还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科技奖4项,获福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福州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各1项。此外,他还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承担并系统讲授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十余门课程,培养了博士、硕士近20人,并获得了多项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77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共有38名学生,他们遍布全国各地,在各行各业,在不同的岗位上拼搏着、奉献着。77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毕业生中涌现出现了大批杰出校友,如:福建工程学校副校长陈礁,福建省机械设备成套局副局长闵小权,上海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郑磊总工程师,北京太平洋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陈达文董事长,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学科带头人唐电等等。尽管,他们中很多人并没有身处机械领域,但大学四年磨砺出的机械品质,还是在他们身上绽放出迷人的光彩。这与我院勇于开拓,踏实奋斗的精神品质是分不开的。其成就可谓是空前,但绝非是绝后,相信在“团结协作、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机械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机械学子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造出更耀眼的辉煌成绩,为国家之富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